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烧脑足踝部副骨认识
TUhjnbcbe - 2021/6/2 15:57:00

足踝部的副骨被认为发育异常所致。小副骨可以双侧或单侧,单侧更常见。副骨可见来源于独立的软骨单位,可以来源于独立的骨化中心,可以解释为肌腱骨,也可以由不明的病理性损伤引起。

从临床的角度看,只有副舟骨和跗三角骨这两种副骨会引起症状。不常见的你是否都知道!

足踝部副骨如下:

一、胫下骨

位于内踝尖端,内踝前侧的籽骨小。年Bircher首先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副骨。青少年时与内踝的二次骨化中心较难区分。主要是与急性骨折和未融合骨化中心相鉴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腓下骨

位于外踝下方,Trolle认为是腓骨长肌腱内的籽骨。椭圆形骨突在腓骨尖前部常见,但在外踝尖也可见一小副骨。主要是与急性创伤鉴别;位于外踝尖后侧,可与前方的副骨化中心鉴别。它与次级骨化中心或外踝尖的创伤难鉴别,还应当与后足外侧其他副骨相鉴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郭志强老师)

三、跗三角骨

由Rosenmuller首次描述。Shepherd认为它是距骨后外侧结节的骨折。三角骨大小形状不同,位于距骨后侧,可能是距骨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通过或不通过关节软骨附着于距骨的独立骨块。位于踇长屈肌腱距骨沟旁。三角骨不引起任何症状。

三角骨可引起后足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跖屈时疼痛更明显。三角综合征好发于年轻运动员(芭蕾舞舞蹈者、其他涉及足部跖屈人群)。应与跟骨后滑囊炎和距骨后侧的骨折鉴别。

左侧距骨和游离的三角骨背侧

四、次级跟骨

它在跟骨背侧,可以是三角形或圆形。Stieda首次描述了次级跟骨。主要是跟骨结节部骨折和跟舟纤维化联合鉴别,患者主诉距下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

五、副跟骨

Pftzner首次报道了副跟骨。解剖位置上接近与腓侧跟骨滑车,位于外踝远端。主要与撕脱性骨折鉴别。

六、跟骨下骨

位于跟骨跖侧、跖腱膜止点的稍后方。目前尚未有发生率的相关报道。主要是与骨折鉴别。

七、副舟骨

Bauhin首次报道了副舟骨。发生率约为13%。是一种先天性异常,舟骨结节由第二骨化中心发育而来。报道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副舟骨。

I型为不与舟骨体相连的,但形成境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副骨,主要是与胫后肌腱籽骨相鉴别。

II型是舟骨体的一部分,但连接部被宽度小于2mm的纤维软骨盘分隔。常有临床症状。可细分为:IIA以锐角与舟骨相连,应力主要表现为张力;IIB位置更低,应力表现为剪切力。

III以骨桥相,连使舟骨呈多角形。

副舟骨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出现症状。年幼患者往往是副舟骨与鞋子摩擦引起,部分和足纵弓逐渐变平有关,成年人症状通常出现在外伤后,尤其是扭伤。

八、二分舟骨

Volk首先报道。一般来说,舟骨被分为胫侧块和腓侧块,骨块大小各异。应与无症状的应力性骨折以及急性舟骨骨折鉴别。(下图箭头是分隔线)

九、二分第1楔骨

Morel首先描述。罕见。第1楔骨通常水平被分为一个较大的背侧骨块和较小的跖侧骨块。背侧骨块在远端与第1跖骨基底部的背侧面构成关节,近端与舟骨构成关节;外侧面与中间骨以及第2跖骨基底部构成关节。跖侧骨块同样是远端与第1跖骨基底部,近端与舟骨构成关节。一般是无痛性的。

十、跖楔联合

较罕见。与关节内骨折和退行性关节炎相鉴别。

十一、楔骨间籽骨

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副骨,位于足中部背侧,第1、2楔状骨之间,紧邻舟骨远端。应与急性骨折和慢性第1或第2楔骨骨折不连鉴别。

十二、第1楔骨第1跖骨跖侧及背侧籽骨

位于足底侧、第1跖骨基底部。非常罕见的副骨。X线上很难发现,体积上如“胡椒子”。与急性损伤鉴别。

十三、跖骨间籽骨

最早由Gruber年描述。位于内侧楔骨与第1、2跖骨基底之间。起源于内侧楔骨的远端,向远端逐渐变细,且延伸于第1、2跖骨之间。可以和第1或第2跖骨融合,或与第1或第2跖骨以及内侧楔骨组成关节。一般无症状。它的出现可能与踇外翻以及纠正踇外翻畸形术式有关(检查第1跖楔关节)。

十一、韦萨留斯氏籽骨

位于第5跖骨近端的罕见的副骨。应与第5跖骨基底部骨性突起、第5跖骨基底部非骨性突起、第5跖骨茎突骨折、分离的第5跖骨茎突的骨折、分离的第5跖骨基底部突起、腓侧籽骨相鉴别。

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局部疼痛和压痛可以自行缓解,保守治疗有效。

不对之处请多多斧正。感谢大家的厚爱,如果我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烧脑足踝部副骨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