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撞击综合征年由Neer首先提出,是指肩关节前屈、外展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是对单独的或混合多样因素引起的肩前方或前外上方疼痛的总称。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疼痛通常以肩峰周围为主,有时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域,尤其在肩关节外展到60~°时,疼痛最明显。部分患者有夜间痛,侧卧压迫患肩时疼痛加重。X线检查可发现肱骨大结节硬化、囊性病变或者骨赘形成、肩峰前缘硬化或骨赘形成、肩峰下间隙变窄等变现,尤其是冈上肌出口位可明显显示肩峰的形态。?早期症状可能很轻微。疼痛可能从肩部放射到前臂,在上举或持物时产生疼痛加重,运动员可能在投掷或打网球时产生疼痛。当疼痛不断发展后,会产生夜间痛。上肢的力量或运动幅度可能减小。可能不能把手放到背后,做系扣解扣的动作。在严重的病例活动的丧失可能造成凝冻肩。在急性滑囊炎时,肩部会有明显的触痛。肩关节在各个方向的运动都有限制和疼痛。二、肩峰撞击征病理分期第1期:水肿出血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年轻的运动员身上、或从事手臂上举过头的劳作,如板壁的油漆及装饰工作,以及从事体操、游泳、网球及棒球投掷等运动项目而造成肩关节过度使用和发生累积性损伤是常见原因之一。病人会有疼痛弧肌程度不等的肌肉无力,在此阶段内伤害通常是可以通过康复治疗而康复的。此外,本期还包括一次性单纯的肩部损伤史,如躯体接触性剧烈运动或严重摔伤之后造成的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肩峰下滑囊的水肿与出血。此期虽因疼痛而致肌力减弱,但并无肩袖撕裂的一些典型症状,物理学检查不易发现疼痛弧征、砾轧音及慢性撞击试验阳性等体征。肩峰下注射利多卡因可使疼痛完全缓解。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关节造影也不能发现肩袖破裂存在。第2期:肩部水肿出血期,即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纤维变性期,多见于中年患者。肩峰下反复撞击使滑囊纤维化,囊壁增厚,肌腱反复损伤呈慢性肌腱炎,通常是纤维化与水肿并存。增厚的滑囊与肌腱占据了肩峰下间隙,冈上肌出口相对狭窄,增加了撞击发生的机会和频率,疼痛症状发作可持续数天之久。在疼痛缓解期仍会感到肩部疲劳和不适,物理学检查比较容易发现疼痛弧征和阳性撞击试验。若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存在,Yergason征呈现阳性,肱二头肌长头腱后伸牵拉试验也可出现疼痛。肩峰下利多卡因注射试验可使疼痛得到暂时缓解。第期:即肌腱断裂期,主要病理变化是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在反复损伤、退变的基础上发生肌腱的部分性或完全性断裂。肩袖出口部撞击征并发肩袖断裂的好发年龄在50岁以后,NeerⅡ报道的合并部分性肌腱断裂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合并完全性断裂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肌腱退变程度和修复能力与年龄因素有关。应当指出,并非所有的撞击征都会导致肩袖破裂,也不是所有的肩袖损伤皆因撞击征引起。撞击征造成的肩袖破裂,有外伤史者仅占1/2左右,其中仅少数患者有较明显或较重的外伤史,大部分病例的致伤力量实际上均小于造成肩袖完全断裂所需要的外力,说明肌腱本身退变因素的重要性。依据核磁及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分期,Ⅰ期MR检查未见异常,镜下见肩袖上表面毛糙,喙肩韧带表面有磨损表现;Ⅱ期肩袖肌腱上表面部分撕裂,喙肩韧带和肩峰下表面有撞击磨损表现;Ⅲ期肩袖出现全层撕裂,肩峰形状为二型或三型。三、治疗1、保守治疗采用保守治疗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注意休息和避免做一些肩关节需上举的动作。然后应用药物及物理治疗消除肩峰下间隙的炎症,通过主动运动保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通过力量练习保持肩部肌肉力量的正常。康复治疗早期就可以开始介入。2、手术治疗如果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病人的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关节镜手术是首选,具有微创、恢复快、出血少、损伤小等优点。
文案
杨舒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