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静海各个村民的由来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1#


  在静海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的传说。有的传说其内容和静海没有任何关系,而有的传说却和静海的地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这些传说中,有些是完全虚构的,而有些则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艺术加工。关于后一类的地名,要数和“杨家将”与乾隆皇帝有关的传说最多。


  和“杨家将”有关的村名有元蒙口、王二庄、谭庄子、高庄、东禅房、当禅房、西禅房、东高庄村、西高庄、孟庄子、焦庄子、杨家园村、宗保村等村庄。
  和康熙、乾隆皇帝有关的村名、地名有茁头、大*庄、独流镇兴隆大街、老龙弯渡口等。


  还有和姜子牙相关的村名东子牙、东钓台、西钓台,以及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关的村名慈儿庄。


  除了以上这些和传说相关的地名外,再有就是和明成祖朱棣相关的地名了。


  明朝时,曾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被历史称为“靖难之役”的战争。用老百姓的话说,叫做“燕王扫北”。燕王,名叫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建文元年(1399)七月,他以*子澄、齐泰为“奸臣”作借口,向南京朝廷进*。大*由北平出发,路经静海,一路势如破竹。但到沧州附近时,却遭到了明*顽强的抵抗。


  朱棣的*队不能前进,便把随*携带的锣鼓等打击乐器存放在静海西部的一个村子里。后来,这个村庄便取名锣鼓堂。清代,改称罗家堂。后来,演化为罗塘,现属梁头镇。


  说起梁头镇,也和燕王朱棣有关。据传说,梁头原为燕王朱棣的屯粮处,当时称粮台。清朝顺治年间,梁姓迁到这里定居,改称梁头。


  在静海,还有许多和地物相关的村名。说起这方面的话题,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先说以花草取名的村庄。元代,静海东部地区有座尼姑庵,因庵内长满了梅花,故称梅花庵。明朝永乐年间,李、高、华、邱四姓迁到这里定居,便取名梅厂,现属杨成庄乡。


  以花草取名的村庄还有静海镇的花园村。清朝嘉庆年间,魏姓迁到这里定居,以种花为主,故名。
  次说以砖窑取名的村庄。杨成庄乡的双窑村是明朝初期建立的。当时,程、宫、周三姓迁到这里,因在两个土窑旁建村,故名双窑村。


  县城东部的东窑村也和双窑村的来历大体相似。旧时,静海修建城墙时,在县城东部设砖窑72座。后来,有人在这里落户,分居在3个窑基处,初称东三窑。后来,简称东窑。
  唐官屯镇的烧窑盆村,是明朝永乐年间张、侯二姓来此建村的,时称张侯二姓村。清朝初期,刘姓在此建窑烧盆,便改称现名。


  后说以树木命名的村庄。县城北部有个叫白杨树的村庄。成村前,这里有张御史的坟茔一处,茔内有白杨树数株。嗣后,移民迁到这里,在白杨树旁建村,故名。
  王口镇的段堤村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明朝永乐年间,张姓迁到这里定居。当时,附近有几棵梧桐树。按照旧时梧桐树能引凤凰的传说,便取名凤凰村。清朝雍正年间,修筑子牙河堤时,在村外留堤一段,故又改名段堤。


  大丰堆镇的前双柳树村和后双柳树村的取名也和树木有关系。明朝永乐年间,李姓迁到这里建村,因位于两棵柳树前建村,便取名前双柳树;位于树后建村的,便取名后双柳树。


  中旺镇的十槐村也是如此。明朝永乐年间,刘姓迁到这里建村,因位于10棵槐树旁,故名。
  除了以树木命名的村庄外,还有以树林命名的村庄。例如,唐官屯镇的林庄子村原来并不是这个称谓。清朝时,因内府高氏在这里修建园林并建村,便取名皇林庄,又称林辛庄。后来,到了民国初期才改为现名。


  静海县以地物命名的村庄,除了以上三种形式外,还有以下各种形式。以躲避兵乱命名的村庄:中旺镇的垛庄村,成村于元代。明朝初期,庄姓迁此定居,为躲避兵乱,曾有一男孩在这里的柴禾垛里藏身,故名躲儿庄。后来,又演化为现名。


  以集市命名的村庄:例如,唐官屯镇的马集村,明代前,这里是集市贸易之处。嗣后,这里建立了村庄,住户皆为马姓,故称马集庄,后简称马集。以庙宇命名的村庄:例如,明朝永乐年间,郑、李、阎三姓从山西迁到静海北部地区,在南运河东岸的府君庙旁建村,便取名府君庙。


  以坟墓命名的村庄:例如,明朝永乐年间,田、李、吴三姓迁到静海东部地区建村,因位于阎家坟地旁,故名阎家冢,现属杨成庄乡。


  以砖瓦命名的村庄:例如,杨成庄乡的砖垛村,元朝时称洪元镇。旧时,南运河支流曾流过此地,因有运输砖瓦的船只在这里搁浅,卸砖成垛,俗称砖垛。明朝初期,肖、姚二姓迁到这里定居,遂以砖垛定为村名。


  以堤坝命名的村庄:例如,清朝康熙年间,傅姓在子牙河南岸的堤坝上定居,便取名南坝台,现属台头镇。而在子牙河北岸的堤坝上建立的村庄,便称北坝台,现属王口镇。


  以顺序数排列的村名
  这种类型的地名主要指集中在子牙河两岸的一堡、二堡、三堡……直至十一堡的这些村庄。寻其按顺序数排列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清朝乾隆年间,为了防汛的需要,在子牙河堤上设置了一些堡房,供巡察水情的人员使用。后来,这些堡房的居民日渐增多,便渐渐地形成了村落。为了对各堡的名称加以区别,便在堡字的前方冠上一个数字,随之,便形成一堡、二堡、三堡……直至十一堡的村名。


  以自然村数取名的村庄
  这样的村庄一般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组成。例如,良王庄村是明朝永乐年间由宋、乔两姓分别从山西迁到这里建立的村落,东边的村落称辽王庄,西边的称代王庄。后来,两村合一,便称两王庄,以后又演化为良王庄。


  以户数取名的村庄
  这一类的村庄都是按照当时全村的户数取名的,而且数字中多带有六、八等吉祥数字。例如,唐官屯镇的大十八户村是明朝永乐年间建立的村庄,时称智化屯。清朝雍正年间,为躲避按屯田村纳粮,便以当时仅有18户居民数,更名为十八户。
  以计量单位数取名的村庄
  属于这种类型的村庄一般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其一,都分布在县城周围;其二,都以距县城的里程数为准;其三,最大的数字不超过“十”。例如,良王庄乡的十里堡是清朝初期由徐、刘两姓移民建立的,初名南拨子。后来,因南距县城10华里,故改为现名。这样的村名还有很多,如县城东部的东五里庄,县城北部的西五里庄、北五里庄,县城南部的上三里庄、下三里庄、八里庄等,都是以距县城的距离而取的地名。


  以姓氏取名的村庄
  这类的村庄一般都由几个大姓组成。例如,明朝永乐年间,周、吴、梁、陈四姓在静海东部地区建立村庄,初名四当口,后演化为四*口,现属蔡公庄镇。


  静海县内除了一些和数字有关的村名外,还有一些和方位有关的村名。这些村庄多以其一种物质为依托而取名。例如,梁头镇的东河头村,是明朝永乐年间由杨姓从山西迁到这里建村的,因位于黑龙港河东支流的尽头,所以取名东河头。其他县内村庄多以下列情况定名:
  1、*寨、营寨定名,如独流、蛮子营等。
  2、姓氏定名,如唐官屯、吕官屯等。
  3、王字定名,如良王庄、大王庄。
  4、人名定名,如刘祥庄、王善*屯等。
  5、官称定名,如王千户、尚书庄等。
  6、吉祥语定名,如中旺,和平庄等。
  7、地形、地物定名,如滩头、白杨树等。
  8、自身特征定名,如团瓢、团泊等。
  9、方位、距离定名,如东岳庄、三里庄等。
  10、堂号定名,如增福堂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